2023/10/13-14 【教育新視界:國際語境與在地實踐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圓滿落幕

1013日,參與開幕式貴賓

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與國家教育研究院攜手合作,於2023101314(週五、週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以及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兩地,共同辦理為期兩日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次共安排4場主題演講、8場專題論壇以及9場論文發表,一同對於全球教育改革與人才流動、國際評比與教育表現、新世紀教師專業發展、全球課程改革與在地課程實踐等議題提供實際的見解與建議。

首日開幕式即邀請到教育部林明裕政務次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宋曜廷副校長、國家教育研究院顏慶祥副院長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田秀蘭院長為我們揭開序幕。

開幕式中,林明裕次長提及台灣在人才培育方面,有不錯的表現,在64個經濟體中,台灣排名第20,而學生在PISA評量國際排名上,亦有不錯的表現。我們目前除了加大教育投資,亦重視國際競爭力提升。這次臺師大舉行研討會,即提供一種理解國際、連結在地的機會與交流平台。宋曜廷副校長在會中,提及有關高齡化教育、教師身心健康等議題,亦期望藉由此次研討會的舉辦,對於國際與在地之間產生更緊密的聯結。此次活動主辦單位之一,國家教育研究院顏慶祥副院長在開幕式中,期許藉由此次雙方的合作,創造雙贏的局面,讓國教院和教創中心作為政策的智庫,傾聽來自基層、學界的聲音並相互交流。

本次研討會的之舉辦,係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創新與研究中心與國家教育研究院合辦,因此在場地的安排上,充分展現跨組織合作的精神與實踐,於隔日1014日星期六移師至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行。

一早由國家教育研究院鄭淵全院長為我們介紹致詞,其勉勵:「教育面臨目前社會的挑戰,該如何因應變革、政策方向是首要目標,而改革或實踐中最要的是人力資源,在教育領域中即是教師專業;另外一方面,科技如何影響教育,又該如何制訂因應策略,都是在本次研討會中的重要主題。希望透過本次研討會的對話及討論,可以增進個人成長,更期許能對於國家教育政策有所貢獻。」其次,教育創新與研究中心陳佩英主任亦為第二日研討會介紹致詞:「語境是一種脈絡,其中不僅是全球化經濟文化的脈絡,更重要的是人們在互動當中對話。面對各種課題(雙語教育、課程改革、戰爭、氣候變遷等),變遷快速的社會,甚至是AI帶給人們的衝擊,該如何反思教育?在研討會中談論到全球移動、人才培育、跨文化公平正義、國際評比排名與比較、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等議題來回應社會變遷。然而國際流動教育不只是個人,更包含機構跨國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研討會共邀請四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來進行主題演講,第一天,由英國利茲貝克特大學的Elspeth Jones榮譽教授主講了主題為「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t Home: for the many, not the few」,介紹從國際流動性只屬於少數特權階層、注重公平應該適合所有學生的觀點,並強調態度/心態改變的重要性,以實現世界作為一個地方的意識;此外,美國Xiu Cravens教授也在同一天主講了主題為「Evidence-Based and Culturally-Responsive Approach for Global Engagement and Collaboration」,介紹皮博迪學院的背景與教育使命、並強調基於證據與文化的回應,以及「緊密科學、研究與實踐的關係」,最後分享伊拉克巴格達美國大學(AUIB)新教育學院的實例。

第二天,澳洲坎培拉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王婷教授透過線上主講「Challenges in building teacher workforce and sustaining teacher agency amid accountability pressures」這個講題,分享了全球關注的教師短缺問題,包括比較臺灣與澳洲教師數量,並深入探討澳洲教師短缺的原因、挑戰以及解決方式;以及國立清華大學賀陳弘講座教授暨前校長也蒞臨會場主講了主題為「全球產業與教育1.04.0+:科技驅動觀點與挑戰的回應」的演講,介紹了科技驅動的產業1.04.0+與科技驅動的教育1.04.0+,探討微笑曲線的台灣教育模式與經濟發展,最後帶領反思當年與未來的挑戰。

本次為期兩天的研討會順利圓滿結束,感謝來自英國、美國、新加坡、澳洲以及所有臺灣的教育學者與教育工作者共襄盛舉,分享珍貴的研究成果與豐富的實務經驗,一同理解國際語境、探究實踐在地,為教育提出更完善的解方與見解。

  • Post author: